第五百一十一章 巧合的奇迹-《一名隐士的前半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说正经的,我在学习历史中,试图找出人类发展的规律。虽然没有成果,但看到一些现象,供大家思考。”我知道,思考问题,是转移感情最好的办法之一。

    “第四个奇迹,估计你们也听说过,是关于文化方面的。西方《荷马史诗》出现的时期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《诗经》出现的时期完全相同,而孔子创建儒学的时候,印度的释迦牟尼在同一个时期创建了佛教,在西方历史上,莎士比亚被称作“戏剧之父”,去世于1616年,而在中国,被称作“戏剧之父”的汤显祖,也是在那一年去世。”

    小胡果然进入思考后,问到:“与之对应的,好像还有北纬8度现象,对吗?”

    这其实是相对四大文明古国来说的,人类早期文明,都是以北纬8度左右发展起来的,这估计纬度与气候有关,气候与宜居有关。但中国古代有句话叫:“东方有圣人出焉,西方有圣人出焉”,是不是早就知道,孔子老子在东方出来,佛祖在西方也诞生了呢?

    我接着讲最后一个“最后一个奇迹,就比较神奇了。因为这事离我们太近,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原因。清朝,努尔哈赤从抚顺起兵,奠定清朝江山基础。最后末代清帝败于东北,关入抚顺监狱,这是一巧。清朝统一中国,是在孤独寡母手中完成的,孝庄太后与顺治帝。但亡时,签订退位诏书的,也是孤儿寡母,隆裕太后与宣统。这是一巧。更巧的是,当时的皇帝,登基时都是儿皇帝,只有几岁。”

    此时,万老师说到:“我还听说一个掌故。说宣统登基时只有三岁,仪式太长孩子受不了,总想哭着回家。当时他父亲是恭亲王,在一边哄他,不要哭不要哭,快完了,快完了。当时就有人怀疑,这是对这位皇帝以及大清江山的诅咒。”

    小胡笑到:“照这样说,这位亲王,也是王者级的乌鸦嘴了。”

    万老师说到:“贝利是皇帝级的,恭亲王是王者级的,当然还有将军级的,这你知道吗?”

    小胡反问到:“你是说他吗?局座?”

    “对,说的就是他。他是将军教授专业人士,这错不了。但是,他的预测情况比较复杂,不是单纯的反向正确。”

    我也知道一些关于他的言论,不妨让万老师把话题继续下去:“你细说,我们有的是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我总结过,他的预测规律,主要有三个。先说第一个:他力挺的外国领袖,结局就是个死。这种杀伤力,是怎么来的?”

    这个结论我以前没注意过,但仔细一想,也确实有那么点味道。他力挺过伊拉克和萨达姆,结局嘛,萨达姆死了。他力挺的卡扎菲,随后也身首异处。他是军事评论员,他论证国外哪个军队打仗要胜利,哪个要吃亏,结果都差不多是反向准确,这也算是神了。

    “万老师,第一个特征有点像,那第二个特点,是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第二个特殊的特点,对于外国装备,他倒是正向正确,甚至可以说是预测大师,效验神速。有一次,有佳宾谈到印度航母,他说了句。印度的航母啊,只要不起火就是万幸了。结果怎么样?第三天,印度航母就真起火了。这不仅仅是一次,比如他说日本的鱼鹰飞机容易摔,第二天就摔了一架。他说美国的船要小心撞船,结果第二天就撞了。所以,这种准确率,简直是一种神秘的东方力量。”

    小胡接到:“张将军一再告诫我们,你们对真正的力量,一无所知。也许,他身上有一种因果律武器,网友们认识到此,纷纷表示,这种力量太强大,以至于可以改变战争规律。所以,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,我们应当对全世界声明,不到万不得已,不使用因果律武器,不率先使用张将军。”

    万老师所说的事实我都知道,他总结的第二个特点,我也知道。比如说海带缠潜艇、雾霾防激光,这都在事后被科学证明,是有道理的。单说他的预测,有这个特点。

    但把我逗笑的,是小胡介绍的网友评论,扯到因果律与核武上了,夸张幽默集合体,让我如何不笑它。

    抱着不给我喘息机会的目的,万老师介绍了第三个特点:“第三个特点,就是,凡是他所说的中国武器的事,你都别信。比如,有外国人猜测,好像是美国其名的兰德公司说,中国在研制隐形飞机。张将军在电视上说,中国根本没立项,那只是歼十改。美国人一听,这下放心了。我们美国的f22确实好,但没对手,又太贵,中国要搞出隐形飞机来,按张将军的准确靠谱程度,估计没十几年,出不来。那我们要那么贵的东西干嘛?不如就留下这两百价,只给点维护费,生产线嘛,关掉吧,太贵,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。”

    我毕竟当过兵,知道一些常识,美国关生产线,主要还是这飞机有些毛病,费效比太高。在大家都骑马赛跑的时代,你开飞机,资金付不了油钱,开个汽车就保证胜利了。

    “谁知道,美国把生产线关了没几年,美国国防部长访问中国时,中国的歼20试飞了,把美国吓了一跳。现在美国想恢复生产线,已经不行了。设备与人才的大量长时间流失,已经无法再生产了。”

    小胡说到:“有鉴于此,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,战略忽悠局局长,不知道是他有意还是无意的,反正这位将军,欣然接受了这个貌似调侃的称号。”

    是啊,人生何处不忽悠呢?我们在路上,面临饥饿与疲劳,我们讲笑话还是谈思想,也不过是忽悠自己,让自己暂时忘掉疲劳和痛苦,就像网络上的灌水,假装自己在参与一个高尚的事业,实际跟发牢骚转移情绪的办法,差不多。

    但是,当时,我们已经在一个山的拐角处,忽然看到,那三个塔的塔尖,进入视线。在自我忽悠的进程中,我们果真在现实中,看到了希望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