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九章 守个笨办法-《一名隐士的前半生》
第(2/3)页
“初发心的人,只要保持一念心,在这一念上下功夫,没有其它的巧妙。赵州祖师说过:用功犹如上战场,紧把念头做一场。总要在这一念上下点功夫,我们无量劫来都没有在一念上下功夫,都是在一念上向外驰求,在那些相上追求。只要回过头来,在一念上照察照察,这就了生死。我们要恳恳切切在自己的脚跟下办一下子,这叫做本份事,也叫根本事,发明我们的心地。”
赵州祖师所说,与另一位所说:“根尘迥脱事非常,紧把绳头做一场”,非常相似。他之所以举赵州祖师,是因为,传说,虚老和尚,是赵州祖师的转世。他们还有个共同特点,就是都长寿。活过了百岁。
“对于妄想来说,必须要认识它,这个妄想是虚幻的,由来已久了,不是一下子能除掉的。就是功夫不得力,有妄想我也不怕,只管提功夫。祖师说:清净无为闲道人,不除妄想不求真;断除妄想烦恼重增病,趣向真如也是邪。就是叫你不取不舍,就是叫你抓住这个念佛是谁就行,再也不要找真如,也不要再去另除妄想。你除它,你除的心就是妄想。你取真如,你取真如这个心也还是妄想。但尽凡情,别无圣解,但尽了凡情,再不要找其它的,只要有这个话头在就是用功。那么来老说过的,只要有念佛是谁,虽然你不会起疑情不会参,等于一个人站在路上,你少许会参,念佛是谁参一点,那就开了步往前走,不过走得快慢不一定呀。你若疑情有了就飞跑,一行千里了。只要我们有这个话头在,等于站在这个路上,惺惺寂寂地用它一番,路上站着也是好的,说走就走。”
守定一个笨办法,小车不倒只管推。这办法,不需要你去思路对与不对,祖师告诉你,这是对的,你就认了,因为你自己没有判断力的。
“所以初发心的人,只须在这一念上用功夫,别求巧妙。说得再多,到心上用起来,丝毫用不上。非要从你心上行一番不可,那什么都是佛法。就在这一念上用功,在这一念上用纯熟了,那你也懂得疑情了,也懂得什么叫参究。再把这个话头用熟了,你只要把话头一照顾,它就现前,它就时时刻刻听你招呼,它得力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这个人坐在那里了。身体有的时候空了,这叫做忘人我。但是还没有忘法,心中只有一个念佛是谁,没有了其它的念头,这个功夫就比较纯熟起来了。那么再进一步,功夫得力了,也不知道心中什么话头不话头,心里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,也不知道自己是站着坐着,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话头现前,不是糊里糊涂的,而是历历分明的,就是没有分别心。”
这就与死守有区别了,是清醒的状态,而不是昏沉,这种状态,我没到过,不知道该如何理解。
“一念不生,但似有桩事搁在心里没解决,这就叫做疑情;不需起念去疑去参了,这叫真疑现前。这个功夫常现前,那离得好处就不远了。你若这个功夫常现前,那就是说昏沉、妄想就安不上去了啊。所以我们在云门寺打七的时候,那个地方真好,到了再后来就没有睡觉,好象是刚躺倒,哎,打四板了,怎么搞的?到虚老那里请开示:老和尚这是魔境吗?虚老说:这不是魔境,你心里有难过吧?没有难过,那不是魔境。如果说用功识心用过度了,它要难过的。它不睡了,它要难过的。这个功夫现前它不难过的。”
这一段很难得,他终于说到,他在练功夫时,虚老和尚的具体指导。什么是疑情?不是话说得清楚的,但有一个状态,我约摸猜想得到了。
“所以真用功的人到了功夫得力的时候,是有境界,不是有相的境界,而是心理上有境界,那不是说偶尔就到,非要慢慢用功夫才到。等于钻木取火一样,你看钻那个木头要取火,它先要冒烟的,它先要发暖的,暖了以后,有的时候还冒点火星出来,然后才出火呢。我晓得,哎,这个就是疑情,反倒成了障碍,就不说的,就叫你用。等你用到了,哎,是不错,是这么用的。所以要见明眼善知识。但是我们现在还在妄想里头,翻来覆去谈不到这些事情。”
这段有点绕,我听不太明白,因为没有遇到过,但是,老实地把他的原话记下来,今后对照,也许有用。
“用功办道,这个我字是最难忘的,最大的障碍是一个我字,个把小妄想,那是挡不住你的,这我可不容易忘啊,那你功夫怎么得力?怎么样现前?这个我字忘不掉,一时还难有受用,这个我执到了时候障碍大呢。就是我字不好言。所以功夫到了深处的时候,你见到善知识时,很容易落到我字里头去了,你又起分别了。每一句问话,都是这样回答我晓得了。这个我字难忘,如我字一忘,那还有什么事呢?现在我们用功是被昏沉妄想所障,到了最后就是一个我字呀。”
虽然从理论上,都可以说几句“观法无我”的话,但如何做到无我,这可真是难坏了天下英雄。认识论中,如果没有主体,哪里还有认识呢?
“这个我字是最不容易把它降伏的,但是我们不管它,只要我们功夫到。所以我常说,这个功夫你看初下手觉得难得不得了,提个念佛是谁第二念不知跑到哪里去了,妄想把它包围了。你用久了,你这个念佛是谁会有用的。功夫到的时候,你别看那些妄想凶得不得了,可是它是假的,等到你有力量时,它就没有力了。跟强盗一样,你没有主人,他凶得很,看你有了主人在,他乖乖听招呼。你别小看妄想,妄想在我们这个时候,好像是坏东西,等你转过它的面目来,全部都是妙用,都是自己的神通啊。”
认识到主体意识只是个假象,是他这一段的解释。当然,以我的现状,是无法理解了。
“你看在《楞严经》上,最初上来都是说的这个妄想,把这个妄想说得坏得不得了。地狱种子,生死根本。到二十五圆通,你看,六尘六识都是圆通啊。只要转过来,都是妙观察智,都是说的妙用。不过我们现在做这一段功夫,当然是不能随妄想去。不要求什么巧妙,忘记了就提起来,也不管它什么疑情不疑情,只要我们有念佛是谁在,这就叫做功夫。你不这样用怎么用啊?等你把它用得时时刻刻离不掉了,那它就会起变化的,跟走路一样,它走的有了功夫,它就有了巧妙,那才谈得到参,才谈得到起疑情,再谈什么无心功夫,什么成团成片,那才逐步逐步的来。”
这就是所谓的真妄不二吧。这就是当年所背《证道歌》最开头的两句吧:“君不见,绝学无为闲道人,不求妄想不求真。”
“会用功的人,他就时时刻刻都用不着费力。因为他熟悉,用不着管它。你看那个《牧牛图》,最初见到牛,四脚蹄一蹲,跑的没影子了抓也抓不着,浑身都是黑的。到了后来它熟了,你不要抓它,它跟着你走了,那它就听你招呼了。到了后来即使人睡觉,牛也不跑了,就在你旁边卧起来。那就比喻这个话头,生的时候是难的,熟了就好用了。最重要的是你遇到什么妄想境界,不要理那个境界,你先看你的念佛是谁有没有,你就抓那个念佛是谁,不要管那个妄想。等于有人来偷我们的东西了,你只要把你的东西看好,你不要去看那些强盗,只看住那些东西,强盗就害怕,他晓得你识了他。你抓你的念佛是谁,妄想也就没有了。你去分别那些妄想,想去除了它。好了,你这个宝贝就被人家偷了去,都变成妄想了。这叫家贼难防”。
第(2/3)页